雪地里的小画家
教学目标
1.认识“群、竹”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着”的字音;会写“竹、牙”等5个字和横折弯钩1个笔画。
2.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孩子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难点:正确区分小鸡、小鸭、小狗、小马的脚印。
教学准备
课件,竹叶、梅花、枫叶、月牙的标本或图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激趣。
1.冬天到了,小朋友们喜欢下雪天吗?雪后,小朋友们在雪地里玩些什么?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雪地里的小画家。
3.讨论:读课题,你想到了什么?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小画家?
4.雪地里的小画家指的是谁呢?它们画的画有什么特点?我们来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连贯。
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指导朗读。
1.读第一句。
(1)看图,想象下雪时是什么样子?(课件展示)
(2)下雪了,小朋友们高兴吗?小动物们要在雪地里画画,看到下雪,心情怎样?
(3)再读第一句,要读出高兴的语气来。
2.读第二句。
说说是谁来到了雪地里?“一群”是什么意思?(课件展示)
过渡:一群小画家都有谁呀?他们画了些什么呢?(自己读一读第三句,小组讨论答案)
3.读第三句。(课件展示)
(1)提问:一群小画家都有谁?他们画了些什么?
(2)谁再把第三句读一读?要读清楚谁画的是什么?
(3)小动物们画了什么?(教师引读,男女生对读)反复练习记住:
小鸡——画竹叶 小狗——画梅花 小鸭——画枫叶 小马——画月牙
4.我们平时用什么画画?这群小画家是怎么画画的呀?谁来读第四句话?
(1)指读第四句。小画家们“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的?
(2)齐读第四句话。
5.师生分谈第五、六句话。
师: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生:他在洞里睡着啦。
(1)提问:青蛙为什么不到雪地里和小动物们一起画画呢?
(2)青蛙为什么躲在洞里睡觉呢?
(3)指名读:最后两句话一问一答,你能读出问答的语气吗?
6.练读全文。(配乐朗读,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四、指导背诵。
五、总结课文。
读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小鸡、小狗、小鸭、小马的脚趾形状不一样,还知道了青蛙冬天在洞里冬眠。
六、课外作业。
画一画小动物的脚印。
板书设计
12 雪地里的小画家
小鸡
小狗
小鸭
小马
青蛙 冬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读词语、识生字卡。
二、识字、写字。(课件展示)
1.认读生字。
2.分小组学写生字。
(1)读准字音。
(2)分析字形、数笔画。
3.指导写字。
三、完成课后练习。
1.请同学们自己读题。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鼓励学生说说其他动物的脚印。
四、拓展训练。
雪地里还会来哪些小画家呢?它们的脚印又像什么呢?试着说一说。(课件展示)
五、课外作业。
试着把儿歌背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雪地里的小画家》以韵文的形式,不但形象地讲述了四种动物爪子的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而且语言活泼,富有童趣,读起来朗朗上口。如何让孩子们投入学习,尽情朗读呢?针对这篇课文的情况,老师可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节课的导入部分,可以播放美丽的雪景图,把学生带入到大雪纷飞的雪地里,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再启发学生回忆自己看到一片雪白时,心情怎么样,想做什么?由此激发学生朗读时的喜悦之情。这样,学生就能在轻快活泼的语调中,读出“小画家们”兴奋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