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 尾 巴
教学目标
1.认识“比、尾”等11个生字和提手旁、八字头2个偏旁;会写“长、比、巴、把”4个生字和竖提1个笔画。
2.学生搜集查找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文字、图片、玩具或模型,注意留心它们尾巴的特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读好问句的语气。
重点难点
重点:练习朗读课文和识字。
难点:读好文中的疑问句。
教学准备
各种动物图片及相关动物尾巴的图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疑激趣,谈话揭题。
今天一大早,森林里就闹哄哄的,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去看看吧!
1.出示拼音课题,让学生拼一拼,猜一猜。(指导读好“巴”的轻声)
2.教师在拼音下书写生字,再指名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读通课文。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读、评议。
3.认识问号?(注意最后一个字声调要上扬) (课件展示)
4.同桌互读检查。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路。
1.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本次参加比尾巴的队员,用横线画出。(分别课件展示)
2.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句式表述。(生边说,师边贴各种动物图片)
四、趣味识字。
接下来,我们来做个游戏,名称是“生字宝宝找主人”。要想找对主人,就必须先认识生字宝宝,对吗?
1.出示会认的生字,请小老师自由选择自己会读的“字宝宝”教给大家。(课件展示)
2.游戏开始,把生字卡片发给学生,请学生把生字卡片贴到相关动物图片旁,并说明理由,教大家读两遍。
3.学生齐读会认的生字。
4.学习新偏旁。
五、书写指导。(课件展示)
1.自由描红,想想写好这四个字要注意什么?
2.引导学生发现写好这四个字的关键。
3.通过比较异同,学习“巴”和“把”。
4.你还能给这些生字找朋友吗?(扩词)
六、小结回顾。
在《找朋友》的歌声中结束本堂课。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开始复习生字:“争奖牌”的游戏。
二、细读课文,理解词句。
1.同桌合作读课文,谈谈你的发现:这篇文章有什么特点?
2.指导读问句。
3.指名回答这些问句。
4.以各种形式促读。
(1)师问生答;(2)男女生对读;(3)小组对读;(4)伙伴对读;(5)以快板的形式表演读。
5.思考交流:这些小动物都比了尾巴的什么?谁得到了什么冠军?(课件展示)
经过比较,我们知道了动物的尾巴都有自己的特点,你能从书本中圈出来吗?
教师板书:长 短 像把伞 弯 扁 最好看
6.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引申运用词语。
什么东西长?什么东西短?“扁”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和“弯”相反的词是什么?
三、拓展延伸。(课件展示)
1.如果你是裁判,你会把“比尾巴”的金牌挂在谁的身上?
2.看图说一说,其他动物尾巴的特点。你也来学着编一首儿歌吧!
3.师小结。
四、课后作业——画尾巴。
1.小朋友们,赶快拿起笔,给动物们添上一条适合自己的尾巴吧!
2.交流作品。
板书设计
6 比 尾 巴
猴子 长
兔子 短
松鼠 像把伞
公鸡 弯
鸭子 扁
孔雀 最好看
教学反思
《比尾巴》是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非常简单,学生们一会儿就会背了。学生虽然觉得这篇课文有趣,但是在会背之后也就没有新鲜感可言了。因此,老师在教学时可以把课文延伸到课外,例如:可以问学生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的特点。针对这样的话题,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会更加浓厚,不但可以讲尾巴的样子,还可以启发学生讲述尾巴的作用。比如小壁虎能长出新的尾巴;松鼠的尾巴在下雨的时候能当伞用,冬天当被子盖,从高处往下跳时还可当降落伞用。这样就可以因势利导要求孩子们借助课件来编儿歌了。